作者:謝麗貞

前言

    在台灣,感染新冠肺炎病毒(COVID-19)的疫情,自今年五月中旬起如火如荼地爆發,確診個案人數激增過萬,死亡人數也不斷攀升。重症者主要臨床表徵是嚴重的氣喘和呼吸窘迫,治療法以供應氧氣、插管和使用呼吸器為主。以目前台灣高水準的醫療及設備,死亡人數卻猶持續增加,而感染者於康復後仍存在各種後遺症,如:日本報告新冠肺炎患者康復後常見的5大後遺症(2021/06/03  中時新聞網); 外電報告Many Patients Who Have Recovered From COVID-19 Pneumonia Have Abnormal Lung Function at 6 Months(NTK Institute,May 20, 2021),表示治療後病症並未完全治癒。所以,控制新冠肺炎的疫情,除疫苗的問題外,仍需瞭解疾病發展的過程、被攻擊的器官和其病理機制;只有正確的診斷,採取對症下藥,給予有效治療,讓更多患者完全治癒,才能降低死亡人數。

謝麗貞醫師的氣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陳信吉教授;謝麗貞醫師
    新冠肺炎病毒肆虐全球已經年餘,不但沒有停歇尚呈越來越荼毒之勢。重症突發、呼吸困難致死的個案頻頻發生,迫使人們對疫苗產生急切的需求。然而研究發現感染者於恢復一年後其身體器官的症狀仍舊持續,因此,我們不得不要認識新冠肺炎的主要臨床症狀,用於預防、保健、治療和復健之用。

謝麗貞醫師的氣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作者: 林文絹

    中國傳統醫學結合陰陽五行學說,強調人與自然的關係,人與天地、自然都源自無形的氣,人與天地之間存有相應、相通的關係,此天人相應的思想,表明人體健康或疾病與自然環境密切的相關,也因此順應四時氣候變化和加強自身的修練,以防止疾病的預防醫學思想因此萌生(甄,2000),因此中國傳統醫學不僅治療疾病也重防範未病。

謝麗貞醫師的氣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謝麗貞醫師 穴壓與拔罐學會理事長

     導引是練氣的進階鍛煉,即在念力下令「氣」在人體內依意運行作工。
人體「氣」的運行有兩套系統:(1)天賦自動的氣血循環—「氣」以「含氧血」的形態在人體動靜脈血液循環系統中周行四肢百骸,供給氣能給器官組織所用,亦即由上焦呼吸系統所得的「宗氣」得在人體血液循環中運行(謝麗貞,2015);以及(2)人用意念練氣,所「練得的氣」累積至足夠強大的能量,能依人的念力調氣,在人體氣脈中運行,或依特定的途徑進出人體的器官組織,這就是導引。

      這兩套「氣」的運行依其特性分別簡述如下:
 

(一)生理功能:
(1)輸送及回收氣血與全身器官組織
(2)導引提供額外氣能以溫養強化全身器官組織

 

(二)運行途徑
(1)在體內血液循環中運行,不與外界溝通
(2)導引促「練得的氣」在體內氣脈中運行併得與外界溝通

 

(三)意念影響
(1)為體內自動運行系統不受外界或自體意念的影響
(2)導引一定要在人的念力下方能運行

 

(四)進出人體
(1)存在人體內為完全密閉的循環系統
(2)導引促「練得的氣」經手足以及皮膚與外界溝通

 

(五)運行失敗的結果
(1)因血氧缺少而生病,或廢棄之氣滯留導致壓迫神經產生脹痛
(2)導引喪失其作用,但若氣能過強又控制不當則有走火入魔之虞

 

       頭部及五官是全身經絡和氣脈最密集之處,頭部又是人體致高之頂,氣輕而升,無孔道可排出體外,於是廢濁之氣便留在頭部產生脹痛感。換句話說,贜腑器官組織生病時,氣血循環即發生廢棄氣血,循行至頭部不得而出;或練氣而無法妥善導引致氣流竄到頭部,這些氣不管是濁氣還是錯練的氣,便蓄積在頭部壓迫神經產生頭部氣的脹痛。如本文第一段所述,當人練氣成功後,所「練得的氣」累積至足夠強大的能量,可以依人的念力操作「導引」,依一定的途徑,將廢氣瞬間排出體外,一旦廢氣排出體外受到壓迫的神經立即舒緩,脹痛便馬上解除。這種能力可以作用在自己身上,經過訓練後,也可以使用在他人身上做治療用。
所以導引實在是可以瞬間消除氣在頭部所造成的脹痛,其廢氣出口在腳趾(參見雜誌封底圖),無怪乎古人有云:「頭痛醫腳」誠不我欺!只是要掌握好所有必備的條件!這就是氣功穴壓治療法使用導引的功能。

謝麗貞醫師的氣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謝麗貞醫師所創辦的新醫學雜誌Volume 4 No. 1(第四卷第一期)已於20210228出刊,內容豐富,歡迎大家踴躍參閱。https://sites.google.com/view/acataiwan/%E6%96%B0%E9%86%AB%E5%AD%B8%E9%9B%9C%E8%AA%8C%E6%9C%9F%E5%88%8A/volume-4-no-1_1

謝麗貞醫師的氣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作者   Regina Wei

    幾年前至澎湖旅行時,半夜曾經因心悸、胸悶、喘不過氣至澎湖三軍醫院掛急診,馬上做了心電圖,抽一管血驗了心臟酵素,找不到任何異狀。也曾因某心臟科名醫的建議揹過24小時動態心電圖 (holter),卻莫名奇妙挨了一頓漫罵,他認為沒毛病根本是心理因素影響,然後又開了一罐硝酸甘油,要我帶在身上以備不時之需。以上二次不甚愉快的心臟就診經驗,加上不想再到醫院受折磨(反正也查不出個所以然),以至於五月八日半夜我再度因心悸、胸悶、呼吸困難而翻來覆去無法入睡,欲哭無淚時,也只是硬撐著,一直到早晨請家人幫忙至藥房買了兩罐氧氣隨身瓶,但這次卻愈來愈不舒服...,最平常的呼吸瞬間變成一種奢求。

        當然期間也只好自己一面胡亂解決身體的各種不適,一面不停的在網路上找資料找方法找答案。就這樣輾轉又輾轉連結來連結去,在某論壇找到一篇高雄學校老師因同樣的症狀到謝醫師診所就診過程的文章,再搜尋發現了謝醫師的著作及門診地點。看了數十個醫師網站上的病例,於是沒有介紹人的我在網頁上留言向醫師求救,直到六月二日哭著走進謝醫師診所的時候,我的狀況已像是有個壯漢坐在胸口上並同時揑著我的鼻子,除了胸悶緊繃之外也幾乎吸不到空氣了。

        那天我是被謝醫師用穴壓方式急救,當下立即能感覺到症狀得到緩解。接下來陸續被告知八個鼻竇通通都塞住,胃脹氣相當嚴重,若不改善,鼻咽癌就在前面等著。還有心臟循環不佳,中樞神經也出了問題....,至於年少時車禍造成的頭部創傷就等等再説,先能好好呼吸比較重要。這麼多複雜的病況,我能體認到一般西醫的處理方式並不會有幫助,臨走之前謝醫師再三告知需要每週一三五密集治療,如果不能配合,不僅是治療時間拉長,也會浪費彼此的時間,我想我也該盡到做病人的責任。

        前幾次的穴壓治療,我都想把謝醫師的手從身上推開,無法理解這麼一位比我年長這麼多的女士,究竟是哪來如此大的力量,但忍過了,效果就是立現。之後再幫我增加了拔罐療程, 身上各處的拔罐痕跡來來去去,腫了又消,消了又腫,這種種的痛苦難耐,比起無法呼吸的窒息感,實在算不上什麼!到後來我甚至還能感受到拔罐當下帶來的舒服感
        
        這三個月,無論是等待看診時,或是在診療床上接受治療時,都可以從謝醫師的口中吸收到許多寶貴的保健知識。心悸的狀況依然時不時出現時,謝醫師曾問我: 是不是吃太多了?!我立刻回答: 沒有啊!  她笑回: 我每次問,每個人都說沒有!。 隔了一二個星期,我再次詢問謝醫師心悸的問題,她還是同樣說:是不是吃太多了?! 這就讓我不得不回頭再次好好思考自己的飲食狀況,反省每餐進食的量,漸漸改變成飢餓感消失就停下不吃,並且避免吃太多導致胃脹氣的食物,例如:十字花科蔬菜。 到目前為止,也再沒心悸的狀況出現。 

    另外,不知是否因中樞神經系統受傷造成的影響,對溫度變化的感知及適應方面,我是比常人來的不足,所以每年尤其夏天,在遇到進出冷氣房之類的劇烈溫度變化都是萬分不舒服。而在謝醫師勸說每天將寒暑飲煮好當水喝後,安然無恙的渡過了炎炎夏日。另外,也提及了最好在洗澡後可用較冷的水在身上沖過再出浴室,也是防止溫差產生不適的好方法。

        隨著一次次的拔罐跟穴壓治療,吸氣時的阻礙慢慢變少,鼻腔漸漸暢通,身體不再莫名奇妙發熱怎麼量都是37度2的低溫燒,半夜也不用再爬起來坐著睡,頭痛次數大減,耳鳴也幾乎消失,從一路哭著去看診笑著走出來轉變成笑著去看診再笑著出來,現在能講來雲淡風輕,對於謝醫師每回看診的耐心解釋及治療照顧銘感於心。若要說到目前為止我人生做過什麼正確的決定, 應該就是那晚在謝醫師網頁留言求救了~。

謝麗貞醫師的氣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謝麗貞醫師所創辦的新醫學雜誌第三卷第二期已於

20200831出刊,內容豐富,歡迎大家踴躍參閱。https://sites.google.com/d/1FzamvxW1KFPbqVZvPTvMkG-nFPjmkgoE/p/1ny0GMrQEL6RqILonF3AoYKVu-W7ts4Eu/edit

謝麗貞醫師的氣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地點:穴壓與拔罐學會高雄辦事處
日期:2020/05/21、2020/06/11
出席:徐萍萍、郭宜芳、張美意、謝麗貞

       臺灣地處於熱帶與亞熱帶交界,每年的5月到9月是臺灣的夏季,夏季前期受西南季風帶來潮溼溫暖的氣流影響,之後則受副熱帶高壓影響,每日氣溫經常可達攝氏27到35度,近年來因為地球暖化、氣候變遷、都市熱島效應等因素影響,平均溫度更不斷飆升。雖然今年國曆5月5號才立夏,也就是預示著夏天的到來,但早在3月間,氣溫即有飆破攝氏30度的紀錄,南投在5月10日更出現攝氏40度的高溫,加上台灣每年5、6月進入梅雨季節,天氣陰雨連綿、久雨不晴,午後常有間歇性對流雨,空氣中相對濕度動輒80%起跳,相較其他大陸型氣候,台灣氣候的夏天就比較悶熱潮濕。 


       而一般在氣象新聞所報導的環境氣溫不一定完全等於我們人體所感知的溫度,人體體感溫度會因氣溫、濕度及風速的不同有所差別。雖然我們身體可以藉由代謝及周圍環境所產生的熱能,調節體內溫度,一旦腦部感應到體溫太高時,會透過自主神經發出調節訊號,擴張血管、加快血流並增加汗腺的分泌。多餘的熱能主要會在皮膚表面或呼吸道中,以蒸發的形式來散熱,這一系列調節過程可以讓身體維持在攝氏 37 度上下。除了蒸發的形式外,人體也可以透過空氣流動所產生的對流(如電風扇)、紅外線輻射(待在陰涼處)或冰涼物質的傳導(如冰敷)來散熱。但高溫環境除了容易提昇體感溫度之外,大於 75% 的濕度則會導致身體難以透過蒸發來散熱。則當環境溫度持續升高,又長時間處在水分容易蒸發、流失的空間或狀態下,再加上沒有適時的補充適量水分以及鹽分,或高溫潮濕使得身體的熱量無法順利排出,人體無法調節體溫來散熱時,就容易出現熱傷害。


       熱衰竭、熱痙攣、熱昏厥都是因高溫而產生程度不一的熱傷害。熱昏厥是較輕微的熱傷害症狀,因皮膚血管擴張,以致大腦的血液較少,而造成昏厥。最好的處理方式就是降溫和補充水分、鹽分。熱痙攣則是在劇烈運動下大量出汗,因為水分及電解質流失,導致血中鈉、鉀離子濃度降低,而引起肌肉抽縮疼痛。發生部位以小腿後方的肌肉群和劇烈運動的肌肉群為多,由於連續發作的可能性極高,最好不要在高溫環境下從事太過激烈的運動,運動時間也不宜過長。熱衰竭也是因為高溫環境悶熱,出汗太多,而造成體內水分及鹽分流失。其症狀主要有兩種,一種是水分的大量流失,人體會覺得非常口渴;或一時飲用過量的水,而忽略「鈉」離子的補充。體溫大多是正常,或者稍微上升一些;會有頭痛、疲倦、無力、躁動不安、定向力變差、噁心、嘔吐、蒼白、肌肉痙攣等現象。處理方式是儘速將人移至陰涼處、除去多餘衣物、側躺、以冷水潑灑或擦拭、搧風、補充水分、送醫,若不即刻處理,就有可能導致中暑。


       中暑是熱傷害最為嚴重的一種,指在無法散發熱量的環境中,造成身體的核心體溫升高超過40.5℃,同時中樞神經的功能出現障礙,有危及生命的狀況。中暑的症狀,起初身體會覺得熱、皮膚乾躁發紅、心跳過快、呼吸過快、低血壓;情況繼續惡化時會發生熱的調節機能失效,身體體溫上升很高,無法流汗、頭痛、頭昏、噁心、嘔吐、視力障礙,多個器官衰竭、神智混亂、定向力變差、以及發生脫水、急性腎衰竭、心律不整、橫紋肌溶解症、肝臟損傷、休克、抽筋、昏迷,甚至死亡等狀況。2013年國軍士官洪仲丘就是因為過度操練而中暑,送醫時體溫高達44度,引發肝、腎衰竭、橫紋肌溶解症、全身多處器官出血等多種症狀,經搶救無效而不幸離世。

寒暑症
當人自高熱的戶外突然進入約攝氏20度上下的冷氣房裡,或是進入低於攝氏10度生鮮超市等的環境中,人體的調節溫度功能通常無法迅速應付如此劇烈差距的溫差。這時,這種高溫差,不但加重熱中暑的程度,還造成人們又再受凍、受寒、或著涼的現象,讓人體的調節溫度系統更疲於應付而當機,只好產生難以分辨的「寒暑症」了。尤其是夏天,在戶外炎熱日頭下的驟然進入室內或車內的冷氣中,在冷熱急速交替下,易造成身體的不適,常會有頭痛、噁心、想吐、甚至呼吸困難的現象。這種寒暑症的寒、熱不能互相抵消,而是需要將層層的受寒、中暑逐一驅逐體外,才能幫助人體恢復正常的溫度調節。


       本學會研究的《寒暑飲》就是解除此症狀的飲品。它會將人們在身上的寒冷之氣與暑熱之氣逼出體外,身體不適的症狀如:頭悶熱、頭脹氣、體表濕冷、體內熱氣不出,盜汗不止、呼吸困難、胸悶、心慌的感覺等的症狀就可因而逐漸解除,令人體恢復正常的調節溫度的功能。


    將一份《寒暑飲》用3000cc的水,大火煮滾後轉為中火再煮成2000cc,溫熱地喝,平時可作為日常保健,預防寒熱侵襲身體之用,使身體能適應溫度變化所造成身體之不適;也可預先將寒暑飲煮好放置冰箱中,要喝時再將它溫熱在60度左右,不會太燙,剛好可以入口,喝完後會有滿身汗水淋漓的感覺,將身上的汗漬擦乾,整個人即時清新舒爽。若有中暑現象或有嚴重寒暑症狀時,則將《寒暑飲》用2000cc的水煮成900cc,一天內分3次熱熱地喝完,則可改善及疏解寒熱對身體所造成的不適症狀。


寒暑飲製作圖片

IMG_5417.JPG  IMG_5422.JPG

IMG_5423.JPG

 

 

謝麗貞醫師的氣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報告人:張美意
個案:女,30歲
主訴:易疲勞、嗜睡、低血壓、肥胖、飛蚊症、痛經、怕冷
診察:檢查個案身體,唯肝功能稍有問題。
過去經歷:個案在北京大學中醫系學業,去年拿到執照,在北京一家中醫院工作,過年時回台灣,因碰到新冠狀病毒疫情,尚未回大陸工作,現在閒賦在家。
診察過程:個案臉色發黑、指尖關節有泛黑現象。問及其主修科目?個案表示自己主修針灸科,前兩年在中醫院跟診。在醫師幫病人針灸後,她負責拔針,主要治療重症病患,尤其以面癱最多。
診斷:個案在幫病人拔針時,將病氣回傳自身,故有臉色及關節泛黑現象,以及身體顯示易疲勞、嗜睡、怕冷等現象。
謝醫師的診邊細語
下診斷之前要
1. 確定病患無系統性疾病,包括歳月的影響,這是最困難之處。
2. 病患從事與氣、氣功相關的工作。
3. 經過長時間後,有全身性的濁氣沉澱,首先滯留在關節處,後漸影響全身器官的功能。
4. 通常發生在沒經過練氣、導氣訓練的一般人,無法將穢氣排除體外。

謝麗貞醫師的氣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Apr 08 Wed 2020 11:58
  • 邀稿

敬邀

學術先進您好:

        新醫學雜誌 (Journal of Neo-medicine, ISSN 2617-7447)為穴壓與拔罐學會於2018年8月30日創刊的醫學學術期刊。穴壓與拔罐學會(Acupressure and Cupping Association, 台內團字第1070068780)是國內第一個經內政部核准以科學實證法,深入研究穴壓、拔罐及相關醫學理論與技術的社會團體。新醫學雜誌主要著重於另類療法的學術研究,特別在練氣、穴壓與拔罐三大主題的理論、技術、臨床應用,以及相關知識的探討,提供台灣另類療法一個學術研究發表平台,在相關學術領域進行學術與實務相互交流與分享。

 

        各期雜誌電子版於國家圖書館「臺灣期刊論文索引系統」開放下載。(http://readopac3.ncl.edu.tw/nclJournal/browse/journal/browse_mon.jsp?JI=20190043&title=%E6%96%B0%E9%86%AB%E5%AD%B8%E9%9B%9C%E8%AA%8C#)

 

        本雜誌為設有審查制度之期刊,接受有關醫學各方面的學術研究論文發表,採審查者與投稿者雙向匿名方式進行審查,凡醫學相關領域之中、英文原創性論文皆歡迎投稿,唯下列文稿恕不接受:翻譯文章或已在國內、外公開發行或出版過的作品。投稿相關格式與注意事項,請參見附件。在此,竭誠地歡迎有關醫學各方面的學術研究論文投稿。

 

 

謝麗貞醫師的氣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