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林文絹
中國傳統醫學結合陰陽五行學說,強調人與自然的關係,人與天地、自然都源自無形的氣,人與天地之間存有相應、相通的關係,此天人相應的思想,表明人體健康或疾病與自然環境密切的相關,也因此順應四時氣候變化和加強自身的修練,以防止疾病的預防醫學思想因此萌生(甄,2000),因此中國傳統醫學不僅治療疾病也重防範未病。
為使醫療衛生工作更臻完備,1954年學者Leavell與Clark依據疾病自然史提出三段五級的概念。五階段疾病自然史,包括:1.易感染期(susceptible stage):致病因子進入體內,疾病尚未形成。2. 臨床前期 (preclinical stage or presymptomatic stage):體內已產生病理臨床症狀出現。3. 臨床期(clinical stage):體內機能有明顯變化,臨床症狀出現。4.殘障期(disable stage or stage of disability):疾病若無法治 療及復原會遺留殘障。5.死亡(death):疾病若一直惡化,殘障病人可能死亡。依據上述疾病自然史,將預防活動分為五級,第一級針對發病前期,以健康促進增進身心的健康,以避免疾病的發生,如講究個人與環境衛生、良好的生活方式等;第二級為特殊防護措施,如預防接種來預防疾病的發生;第三級針對症狀前期採取早期發現、早期診斷、早期治療的措施,如使用篩檢方法及工具進行篩檢;第四級透過早期診斷和治療、控制疾病的發展和惡化,防止疾病的復發、限制殘障或轉為慢性病;第五級針對發病後期,藉各種臨床治療的方法,進行適當的復健治療措施,使病而不殘,殘而不廢的重建復原等。1958年將上述的五級預防合併成三階段預防,即初級、次級與三級預防(圖一) (江,2017)。在三段五級的概念下,現今醫療服務區分為初段的公共衛生預防保健服務,提供促進健康服務與篩檢;次段提供急性醫療及急性醫療後期服務;第三段為後續照顧的領域,包括復健、療養照顧等(陳,2018)。
圖一 疾病自然史與三段五級 (資料來源:陳月枝等,2018,當代護理學導論,p174)
全人健康照護的三段五級是以人為核心,每個人來自父母親基因遺傳使生理上先天條件即不同,此外在所處的環境與個人的生活習慣與型態交互作用下影響著個人的健康狀態,有些先天的問題與成長過程中許多細微與累績的傷害,如圖一中疾病自然史症候前期與臨床期前期已有組織與病理變化,但未出現症狀很難自知,待身體出現徵象與症候時,徵象與症候表現可能已非原發,而是身體複雜交互下的結果,賦能穴壓能協助診視身體結構的正常與否,有否潛藏的組織變化,呈現徵象與症候時找尋原發的病灶,移除該處組織傷害所造成的氣血積聚,促使組織發揮自癒功能,三段五級概念由健康促進、疾病篩檢預防到疾病的治療與殘疾復健,含括全範圍的健康照護,在賦能穴壓治療都能在三段五級模式中發揮功能,以下將就所能發揮的功能進行說明:
初段預防 (增進健康、特殊預防)
- 推廣練氣功,練氣是為提升個人氣能,豐沛自身能量以強化個人的生理運作、減少疾病的侵襲,可達養生延壽的目的。
- 於孕婦懷孕期間提供產檢與健康照顧,了解胎兒的成長狀況,如母體的體力不足、有先天疾病與傷病的診治,協助減緩因懷孕帶來的不適等(蘇、謝,2019)。
- 嬰幼兒、學齡期兒童的成長發育的評估,能及早發現生長遲緩、發育不全與異常,診斷與治療先天異常,協助正常發展(林、陳、洪、謝,2020)。
- 協助月經症狀的處理,如解除經痛、經血量與週期過短、提早或延遲停經、更年期症狀,調理身體以迎接受孕或人生受孕(謝、吳,2018;施、 謝,2020)
- 協助調理寒暑症,環境溫度影響身體生理的運作,人體的溫度調節功能常無法迅速應付環境中劇烈的溫差,對於冷熱急速交替下所造成身體的不適,能調理受寒與中暑,恢復正常的溫度調節。學會研發的《寒暑飲》即為是解除此症狀與保健的飲品。
- 推廣預防電腦症候群的保健運動,現今須長時間使用電腦或手機者大增,姿勢不良、過度與不當的使用習慣,造成的肌肉疲勞酸痛,血液循環受阻,神經壓迫等,均會對人體健康形成嚴重負面的效果,促使人們提早身心衰老,疾病纏身,電腦症候群預防體操影片有助於大眾學習與執行,達預防的目的。
次級預防 (早期發現與治療、限制殘障)
- 初次診療以穴壓進行全身整體性偵測,對於尚未出現症狀的組織部位也能產生穴壓反應,即早偵測出問題所在,能於尚未出現症狀前先進行處理,如症狀不明顯的胃食道逆流,幼年時在身體各部位所造成的撞擊傷害。
- 應用於特定疾病的篩檢,由於氣感偵測能偵測出未出現臨床症狀的疾患,或輔以拔罐運用於群體的篩檢,如偵測顳顎關節異常、以拔罐印記作為腸道病變、下背痛的篩檢(王、洪、張、謝、陳,2019;謝,2020)。
- 對於呈現的各種症狀以穴壓尋找與確定罹病的正確位置,進行傷病的診治,輔以拔罐將有毒的廢棄物移除,有利身體加速自動修補運作,解除氣血堆積對肌肉骨骼組織之腫脹與對神經之壓迫,緩解痛感與對活動的限制,加速恢復健康、解除傷痛、以預防殘障發生,如各式骨骼肌肉、神經損傷的傷痛、消化、呼吸、泌尿疾病等疾病治療等。
三級預防 (重建復原)
1. 能協助矯治身體的先天異常,如肢體長短不同、脊柱側彎,偵測與治療異常部位那些部位的肌肉廢用與過度使用,活化廢用部位與治療過度使用傷害部位,使肢體或肌肉群漸趨接近正常。
2. 透過氣感偵測與拔罐協助各式疾病與治療後遺症的傷害處理,如糖尿病肢體神經病變與中風後肢體復健,透過增進全身與肢體血循的手法改善神經病變的症狀與增進肢體活動力;外科手術後與癌症放射線治療後所造成的組織傷害,協助移除受傷害的組織、促進血管新生使組織再生。
衛生署公佈2020健康國民白皮書,我國的健康政策目標除了延長國人壽命,也希望促進健康的生活品質、預防疾病、減少共存疾病(co-morbidity)及早夭(premature death),公共衛生所提倡之三段五級措施,能由廣泛角度思考,不陷入僅以疾病治療的侷限,而賦能穴壓治療能在三段五級措施發揮全方位的功能。(本文摘自新醫學雜誌 Volume 4 No.1)
參考資料
王渟瑜、洪韻媚、張美意、謝麗貞、陳秀熙,2019。〈拔罐及其印記作為腸道病變篩檢工具的應用〉。《新醫學雜誌》,2(1),40-50。
林文絹、陳素卉、洪韻媚、謝麗貞,2020。〈穴壓治療對兒童發育成長的治療功效〉。《新醫學雜誌》,3(2),5-11。
江東亮,2017。〈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的區別:歷史觀點〉。《台灣衛誌》,36(5),423-426。
吳昭新,2001。〈二、醫學〉。《老醫之家》,2020/12/13,<http://olddoc.tmu.edu.tw/chiaungo/symptom/symp-02.htm>。
施翠滿、謝麗貞(2020) 。〈穴壓對臨床常見月經症狀的治療〉。《新醫學雜誌》,3(1),80-82。
陳月枝等著,2018。《當代護理學導論》。臺北:華杏。
甄志亞主編,2000。《中國醫學史》。臺北:知音。
蘇美雅、謝麗貞,2019。〈穴壓治療用在孕婦懷孕期間的健康照顧〉。《新醫學雜誌》,2(1),65-69。
謝麗貞、吳雪鳳,2018。〈穴壓對人工受孕的應用〉。《新醫學雜誌》,1(1),80-88。
謝麗貞(2020)。〈龍崎鄉下背痛篩檢結果〉。《新醫學雜誌》,3(1),34-36。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