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練氣功」作為人們醫療保健、修身求道方法,在我國已有數千年的歷史。中國古聖先哲在人類與大自然的互動中,體會到某些特定的動作、呼吸和發音的聲調,可以調節人體的某些機能,而得到益處。在周代鐘鼎金文中就已有關於氣的記載;《老子》一書中記述了「吹」、「喣」的煉氣法;《莊子》一書則記載著︰「吹喣呼吸,吐故納新,熊經鳥伸,為壽而已矣,彭祖壽考者之所好!」敘述中國早已有呼吸、吐納、導引等用以養生保健、抗衰防老的方法,以及許多奉行的學習者。春秋戰國初期的文物《行氣玉佩銘》更記載了「煉氣」的心法︰「行氣,深則蓄,蓄則伸,伸則下,下則定,定則固,固則萌,萌則長,長則退,退則天。天機樁在上,地機樁在下。順則生,逆則死。」不僅道出煉氣進步的過程,還指出煉氣得以養氣長生的道理。

 

        在中國最早的醫學典籍《黃帝內經》中的《素問˙上古天真論篇第一》裡,也開宗明義就說:「古時候的軒轅黃帝,一出生就聰明伶俐,幼年時就善於言詞;少年成長時謙恭有禮、個性沉穩;年輕時則聰穎智慧、善辨是非、處事有節。因為他的聰明才智及處事能力,所以能當上皇帝。」當時有人就質疑:「上古之人如軒轅黃帝,聰穎、品德、天賦、才藝兼備的人,均可以長命百歲,其行動矯健不會衰老。而現在的人,只要年過半百,體力就開始衰退,行動就變得遲緩,到底其原因何在呢?」古時的醫聖─岐伯回答說:「上古之人懂得天道陰陽之術,瞭解練氣養生的方法:飲食節制、生活規律、不過度勞動、不做非分之舉,所以他們的形體、神識、智能面面俱全,故能享盡上天所賦予歲月,終老而逝。如果人只愛好飲酒作樂、喜嗜美食、妄逸作勞,生活失去規律,縱慾耗用精力,不知如何保存先天之真氣,不知如何駕馭精神意識;但求暢快心意,既不能順從生命養生的真諦,當然年歲未到半百,身體即衰老不堪。」

 

        所以自春秋戰國時代開始,就有講養生、論練氣的學說,像老子的「專氣致柔」,莊子的「餐風飲露」,都是練氣養生至上的心法。而晉朝道學家葛洪所著《抱朴子》一書,更集道術、養生、練氣之大成,為世人所推崇。中國歷代以來,也有很多因練氣而成道成仙的故事,並且流傳下來不少精妙的秘訣,也為眾多人們所追求遵循。由此可知天道陰陽之術,練氣養生之法,可以像上古的人,一樣健康長壽,不會衰老,就是中國人自古迄今,所有致力於養生道術者所追求的目標。

 

上一篇    回目錄和索引  下一篇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謝麗貞醫師的氣功 的頭像
    謝麗貞醫師的氣功

    穴壓與拔罐學會vs謝醫師談練氣功

    謝麗貞醫師的氣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